龙8国际头号玩家论文研究思路指什么生物科技生物细胞图片大全淋巴瘤细胞形态图片_淋
龙8国际头号玩家对再续“寻理”淋巴瘤病理网络教育课程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本场的四位分享嘉宾及相关讲题进行了简单介绍。本期讨论主题为,其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各有不同,四位专家将分别从不同疾病切入进行深入讲解,与各位病理同仁一同探讨其病理诊断。本次直播采用
诊断经验语录: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在滤泡内异常聚集或在滤泡外浸润,伴/不伴BCL2异常,应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依据肿瘤生长模式和瘤细胞组成,设定鉴别诊断谱范围与相应的IHC、分子检查。
孙璐教授首先从滤泡性淋巴瘤(FL)的概述讲起,对经典型、亚型、独立类型FL的形态学、分级、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与鉴别诊断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讲解,并通过丰富的病理图片,形象直观地为我们阐释了FL的病理诊断特点。
肿瘤细胞广谱表达B细胞相关标记(CD19、CD20、PAX5等)及生发中心相关标记(CD10、BCL-6)。
BCL-2通常为阳性,高度提示BCL-2重排,可鉴别诊断反应性滤泡增生,但是在不同分级的情况下,BCL2+的比例有所区别,如高级别FL中可能为阴性,需加以重视。
FDC网的标记用于判断生发中心B细胞是否存在异常分布,需要对CD21/CD23都进行标记,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单阴情况。
孙教授从形态学结构,细胞类型、免疫表型、分子特征以及临床表现上对高级别FL、IRF4重排大B以及儿童型FL进行了总结。
此外,孙璐教授梳理了FL的鉴别诊断思路,并对FL与反应性滤泡增生(RFH)、进行性生发中心转化(PTGC)、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滤泡结构的其他淋巴瘤(与高级别FL)、弥漫浸润模式(与低级别FL)、伴有较多成熟浆细胞时的鉴别诊断要点进行了总结(详见直播回放)。
诊断经验语录:通过免疫组化panel可将多数小B细胞淋巴瘤进行归类,但仍存在交叉或者不典型的情况。因此,应以形态为主,免疫组化为辅,必要时可加做分子检测。
首先,郭教授强调明确淋巴结结构是进行淋巴瘤病理诊断的基础,继而介绍了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与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定义,并指出二者具有相同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
紧接着,他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细胞起源、临床预后、淋巴结与组织病理学等方面对CLL/SLL进行了细致地阐述,还对Richter综合征、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生、B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了简单介绍,明确了其病理诊断特点。郭教授尤其强调了分子遗传学特征在CLL/SLL诊断中的重要意义,不同的分子特征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并结合NCCN指南进行了阐释。
伴或不伴del(17p)/TP53突变是重要分层因素之一,NCCN指南对伴或不伴del(17p)/TP53突变患者的治疗推荐如下图所示。
诊断经验语录:SOX-11(+)的套细胞淋巴瘤常呈结节或弥漫生长,具有侵袭性特征;母细胞/多形性型MCL侵袭性更强。当MCL偶尔出现CD5/CyclinD1(-),或LEF-1/CD23(+)等时,容易误诊。少见情况下,SOX-11(-)的白血病样非淋巴结性MCL等才是惰性的。
樊教授将套细胞淋巴瘤(MCL)比喻为小B细胞淋巴瘤类别里的“调皮的孩子”,形象地描述了它的特点,随即从一例CD5阴性的母细胞变异型MCL病例切入,强调MCL通常侵袭性较强,其生物学行为具有独特之处,常由单形性小-中等大小细胞构成,与t(11;14)/CCND1-IgH相关。
若仔细观察,可发现许多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细节与线索,如玻璃样变的厚壁血管和散在分布组织细胞等,帮助我们诊断MCL。在一些情况下,依靠形态学信息常已足够诊断。当然,高质量切片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淋巴瘤病理诊断中,我们要重视规律,但又不能忽略特殊情况。MCL除了表达B细胞标记以外,又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因此需要多加小心,避开一些误区。有时候需要将支持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标记物同时进行检测;要包含多种标记物,而不能仅根据某一个标记物进行诊断。
紧接着,樊教授详细地讲解了MCL不同生物学行为的机制,胃肠道MCL、母细胞性/多形性MCL以及MCL伴霍奇金样细胞、伴浆细胞样分化或伴边缘区分化等的特点和鉴别诊断,惰性MCL的特点以及近几年MCL的病理诊断更新要点等。最后龙8国际头号玩家龙8国际头号玩家,樊教授对MCL的诊断要点做了精辟总结。
诊断经验语录:结内边缘区淋巴瘤几乎不是一个“spot diagnosis”,是需要整合形态、表型、临床特征和分子检测的排除性诊断。
王震教授提到,边缘区淋巴瘤(MZL)无特异性的免疫表型或基因异常,因此,在小B细胞淋巴瘤中诊断相对较难,需要结合形态、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表现等进行排除性诊断。
胃MALT(最常见,35%):形态学表现为单核样、透亮、浆样分化等,但在FL中也会出现类似于淋巴上皮病变样的形态学特征,CD10有助于鉴别诊断。
肺MALT:影像学表现为微结节,扫描切片可见沿着支气管和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型病变,高倍镜可见淋巴上皮病变多半体现在支气管上皮。
首先,王震教授分享了NMZL的诊断发展历程,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该疾病。新版WHO蓝皮书中关于NMZL的定义提示,病理医生在诊断时需整合病理与临床信息;此外,NMZL诊断为排除性诊断。其次,王教授对一些特征性的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例如反转滤泡、边缘区pattern、滤泡植入pattern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变异型MZL,容易干扰病例的诊断。在这一部分,王震教授介绍了新的免疫标记IRTA1和MNDA,对一些少见情况比如CD5异常表达、淋巴组织中混入其他成分、PD-1表达与pattern的关系、MZL向DLBCL转化、EBV感染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详见直播回放)
C. 肿瘤细胞小到中等大小、表达CD5和CD20,局部可见淡染结节状结构且伴CyclinD1阳性表达,即可诊断为经典型MCL
D. 经典型MCL常表现为弥漫性或结节状增生,可见玻璃样变的厚壁血管和散在分布的巨噬细胞;母细胞变异型MCL常表达TdT,且复发病例形态学特征一般不会呈经典型MCL形态学特征
再续“寻理”病理网络教育会议第三场直播时间:8月28日,主题:成熟T/NK细胞淋巴瘤。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卫平教授,讲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赵莎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田素芳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肖华亮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郗彦凤教授。诸位大咖汇集教学+病例结合的高质量课程,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