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long8,从A到Z26个字母回顾生物医药产业这一年
新年伊始,由卫材(Eisai)和渤健(Biogen)联合开发的Leqembi(lecanemab)就获得美国FDA的加速批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这是首款能延缓疾病进程、缓解认知功能衰退的获批疗法,Leqembi并在今年7月进一步获得FDA的完全批准,这是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今年美国FDA一共批准12款抗体类药物龙8long8,其中4款是双特异性抗体,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业内不少观点认为,这类新颖的药物类型有望在癌症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
今年11月,英国率先批准Casgevy(exagamglogene autotemcel,exa-cel),这也是全世界首款获批上市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不到一个月,该疗法也获得美国FDA批准。这些进展表明CRISPR已迈入造福病患的全新阶段。
今年6月,美国FDA批准CellTrans公司开发的同种异体胰岛细胞疗法Lantidra上市,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这也是首款获FDA批准治疗1型糖尿病的细胞疗法。
这个看似陌生的缩写意味着细胞外可收缩注射系统(extracellular contractile injection systems)。今年3月的一篇《自然》论文中,基因编辑领域先驱张锋教授团队应用这一系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蛋白递送模式,它具有将任何蛋白精准递送到任何指定人类细胞的潜力,有望解决基因疗法、癌症药物递送等多重挑战。
今年CDER批准的新药数量是近5年来新高,仅次于2018年(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0日)
今年美国FDA旗下CDER批准了55款创新药,是近5年的最高值,历史上也仅次于2018年,位居次席。今年获批新药的适应症集中于癌症和罕见病,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体现了产业在满足各大领域未竟医疗需求上的贡献。
55款新药之外,FDA还批准了5款基因疗法,其中包括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以及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MD)、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的首款基因疗法。这也让近两年的获批基因疗法数量接近10款。
创新疗法的研发产率始终是产业关注的永恒话题。今年我们重温了阿斯利康将研发成功率从4%提升至19%的成功之道,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成功的疗法往往遵循“五R”原则:正确的靶点、正确的组织、正确的患者、正确的安全性、正确的商业化。
今年CDER批准的疗法中,有超过六成药物为“first-in-class”,针对特定疾病的首款疗法,以及针对特定疾病的首款具有全新机制的疗法(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0日)
今年的FDA新药具有很高的创新程度。据统计,超过六成的获批新药或为“first-in-class”,龙8网页版登录官网或为针对某种疾病的首个疗法,展现了产业对于创新的持续追求。
今年6月,美国FDA批准辉瑞的JAK/TEC双激酶Litfulo(ritlecitinib)上市,治疗严重斑秃患者,以及12岁以上青少年患者。这也是针对青少年人群的首款药物。值得一提的是,JAK早先曾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基于对生物学的深入理解,这类药物终于找到了全新的应用场景,造福更多病患。
继去年前两款KRAS获批后,今年产业同样迎来更多进展。一方面,新锐公司们正在开发针对其他KRAS突变体的创新疗法,另一方面,产业也在探索KRAS组合疗法的更多可能。同时,Mirati高级副总裁,药物发现负责人Matt Marx博士也为我们分享了其重磅疗法Krazati(adagrasib)的诞生故事。
基因疗法的递送目前主要基于病毒载体,然而它们在大规模生产、载荷大小、组织特异性递送等方面面临挑战。目前,多家公司正在探索脂质纳米颗粒(LNP)等非病毒载体,用于基因疗法的递送。比如设计LNP的Recode Therapeutics在今年完成2.6亿美元B轮融资,基因编辑先驱张锋教授创建的Aera Therapeutics也在今年完成总额1.93亿美元的A轮和B轮融资,开发基于PEG10蛋白的递送系统。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在mRNA疫苗上做出突破性贡献的先驱:Katalin Kariko博士和Drew Weissman博士。在新冠疫情中,基于mRNA技术的新冠疫苗以创纪录的速度登上历史舞台,为无数人带来了保护,也改变了全球对抗新冠疫情的格局。
ChatGPT等生成式AI在今年的横空出世,也让产业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更多可能性。一方面,以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有望给产业的各个方面带来变革。另一方面,《自然》和《科学》的多篇论文指出,现有的AI工具可按需设计生物分子,可颠覆传统的蛋白设计,并将带来药物开发的新时代。
作为一类广受关注的新分子类型,寡核苷酸疗法在2023年同样收获颇丰。今年美国FDA一共批准了4款寡核苷酸药物,数量为近5年最高。同时,寡核苷酸疗法也在扩大自身的治疗范围,有望针对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影响广大人群的疾病,为他们带来变革。
今年早些时候,一项关于帕金森病的重磅研究在产业媒体上刷屏——该研究表明α-突触核蛋白可用于准确判断人们是否患有帕金森病,回答了困扰科学家近30年的问题。《柳叶刀》的相关评论指出,这项研究象征着我们已进入帕金森病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方法研发的新时代。
202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三位在量子点的发现和合成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的科学家。在生物医药领域,量子点可用来绘制生物组织图。研究人员相信,未来它们还可用于制造柔性电子器件、微型传感器,更薄的太阳能电板和加密量子通信。可以说,我们才刚刚开始探索这些微小粒子的潜力。
2023年,两款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标志着RSV防治领域的重大进展。这两款疫苗不仅实现了近60年来RSV疫苗开发的“零的突破”,更是填补了此前预防RSV病毒的疗法空白,有望为易感人群更好地建立起安全屏障。
今年CDER批准的新药中,小分子药物超过半壁江山,稳居第一(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0日)
今年的多篇深度报道指出,人们印象中“更为传统”的小分子药物也在不断创新,释放出全新的活力。通过共价结合、靶向蛋白降解、或是靶向RNA等技术,小分子药物正在攻克“不可成药”靶点。而随着小分子药物发现技术的革新,此类药物的未来更是可期。
靶向蛋白降解同样是今年产业关心的焦点。在经典的PROTAC之外,调节诱导接近靶向嵌合体(RIPTAC)、溶酶体靶向嵌合体(LYTAC)以及分子胶(Molecule glue)技术同样展现了巨大潜力。2023年,多家大型药企在这些领域进行了布局。
今年年底,Wave Life Sciences公司宣布其在研RNA编辑候选疗法WVE-006正式启动1期临床试验。这也是首款进入临床试验的RNA编辑疗法。与基因编辑相比,RNA编辑不会永久改变DNA序列,因此避免潜在基因组毒性。这个领域的进展也入选了《自然》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公布的2023年十大新闻。
尽管今年的投融资市场并不如往年活跃,但多家知名风投在今年募集了大量资金,准备投资未来的创新机遇。比如Forbion 和Canaan分别募集了13.5亿欧元和8.5亿美元,Patient Square Capital募集的首支基金达到39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首次私募股权基金。他们将资助那些有望解决重大未竟需求的新锐公司,变革人类健康。
今年11月,礼来的GIP/GLP-1受体双重激动剂Zepbound(tirzepatide)获美国FDA批准,用以使肥胖或超重成年患者减轻体重并保持体重稳定。和司美格鲁肽一道,此类药物已成为产业关注焦点,并认为它们在减重之外,还能带来其他益处。展望未来,新一代的减重药物在提高疗效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治疗的副作用,让患者能更为安心地使用。年末,GLP-1受体激动剂也获选为2023年度科学突破,标志着在对抗肥胖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长期斗争中的重要里程碑。
2023年是异种器官移植取得突破的大年。生物科技公司eGenesis在11月的《自然》杂志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证明食蟹猴在人源化猪肾的移植后,存活超过2年龙8long8!早先时候,阿拉巴马大学的一支团队则展示了又一项里程碑进展——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肾脏在移植至后,龙8网页版登录官网可以持续运作至少一周,并且能够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肾功能。这些工作有望变革器官移植领域,造福数以万计的患者。
今年6月在波士顿举行的2023年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年会中,抗衰老明星初创公司Altos Labs的创始科学家兼主任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博士做了一场轰动全场的演讲——他的团队通过修饰表观遗传组,成功让小鼠的“生物时钟”变得更年轻。尽管这些研究的结果尚未正式公布,但一些媒体指出,这些工作让我们看到了抗衰老疗法到来的希望。
同样是在今年6月,一篇预印本论文(尚未经同行审查)研究发现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病毒之一——疱疹病毒在痴呆症的病因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接种疱疹病毒疫苗显著降低了痴呆症的发病率。如果这一发现能得到后期验证,无疑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从而催生出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站在2023年的尾声,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有更多创新涌现,将更多好药新药更快带给全球病患,满足未竟的医疗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